这里有一组严峻的数据:世界卫生组织《饮食、体力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
口号也会根据时间而变化:2007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每天一万步,平衡饮食与运动,健康一生; 2017年“三减三健康”→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一、体育活动及其原则
指因骨骼肌收缩而增加机体能量消耗的活动。 FITT 原则和 FITT-VP 原则:频率、强度、时间、类型、量和进度。
2、体力活动分类
身体活动有很多种。 人们平时运动最多的是散步或跑步、打铁、骑自行车、打球、游泳等。 按日常活动分类: 按能量代谢分类: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按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式分类:关节灵活性活动、抗阻活动、平衡协调活动、健骨活动、高强度间歇训练;
有氧运动→是指主要涉及躯干、四肢等大肌群,有节奏、持久、能保持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 这类活动需要氧气参与能量供给,有氧代谢是基础。 主要能量供应途径也称为耐力运动。 降低血压、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血脂、调节内分泌、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增加骨密度,好处不太多。 无氧运动→是指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身体活动形式。 一般是肌肉的强烈收缩,因此无法维持稳定的状态。 运动时肌肉群发力的能量主要由无氧糖酵解提供。 关节灵活性活动→指通过身体或四肢的伸展、屈曲、旋转来锻炼关节的灵活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如芭蕾、体操、划船等),
抗阻活动→又称肌肉强化活动,是指肌肉抵抗阻力的重复运动,具有维持或增强肌肉力量、体积和耐力(如举重)的作用平衡活动→指提高平衡能力的组合活动和人体的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跌倒、外伤,提高生活质量。 它也称为神经肌肉训练。 神经肌肉训练包括平衡、灵活性和本体感觉训练。 如太极、普拉提、瑜伽等。
3.体力活动强度及其测量
体力活动强度→指单位时间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水平或对人体的生理刺激程度,分为绝对强度(体力强度)和相对强度(生理强度)。 绝对强度,又称体能强度,一般是指某种体力活动的绝对负荷,不考虑个人的生理耐力。 通常基于代谢当量(METs)的相对强度 → 相对强度属于生理强度的范畴,更多地考虑个体生理条件对某些身体活动的反应和耐受性。通常以最大
最大耗氧量和最大心率:当人体剧烈运动时,人体消耗的氧气量和心率可以达到极限水平。 此时的耗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对应的心率就是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207-0.7*年龄
4. 体力活动测量
我的国家:千步当量
不同的健康目标有不同的量效关系以及对活动时间和强度的重视程度。 体力活动频率→指一段时间内进行的体力活动次数。 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果进行跑步等高强度运动,则可以减少频率(如每周至少3次)。
5、体力活动时的生理反应及运动后的恢复
(1)对体力活动的反应 当人体承受体力负荷时,心血管、呼吸、神经肌肉骨骼和关节系统及相关代谢过程都会发生反应性变化。 (2)体力活动后的恢复疲劳、恢复和适应是人体体力活动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 合理的身体活动计划应该逐渐增加活动量,
6. 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好处
总体力活动是对个体活动强度、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以及活动计划时长的综合衡量。 上述变量的乘积就是总体力活动。
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有益于健康的体力活动总量,强调体力活动强度应为中等以上,频率为每周3至5天。 也就是说,每周至少 5 天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或者每周至少进行 3 天高强度活动。 ; 过度静态行为的健康危害逐渐被关注和证实:全因死亡人数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2型糖尿病等。
总体身体活动是确定健康益处的关键。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或 75 分钟高强度,即每周 8 至 10 代谢·小时
7. 身体活动损伤的预防
体力活动损伤是指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发生的疾病,如创伤或急性心血管事件。 运动时心率→可以通过运动后立即数脉搏10秒,然后乘以6来估算。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一般应达到150-age(次/分钟)。
运动损伤→进行体育活动时,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活动计划。 同时,活动期间需要加强管理,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防止伤害。 为了避免身体活动损伤,运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学会自我监测运动过程中的不适症状。 3、掌握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技巧。 4、很少运动的人、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在开始运动和增加活动量之前,应该做5、从事较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体力消耗较高。有风险并需要进行合理的运动量。 安排。
未来身体活动将在影响健康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希望大家能够将运动融入生活,不要让健康成为你享受生活的障碍。